父爱是什么?前段时间热映的电影《海洋天堂》中,李连杰演绎出了一名父亲对一名智障儿子的爱。电影上映后,这部亲情电影赚足了不少观众的眼泪。
在留园街道玻纤路社区,有这样一对父子:父亲冯晓忠今年71岁;儿子冯煊38岁,智力发育有缺陷。这位70多岁的父亲又当爹又当妈,三十八年如一日的照顾着自己的儿子……他们俩的故事,堪称社区版的《海洋天堂》。
□商报记者 王骏 文/摄 通讯员 王琴
38岁儿子智力
只相当于初生婴儿
冯晓忠的家位于油车弄,刚到家门口,38岁冯煊就探出身来,一双大眼睛扑闪扑闪地左顾右盼,但是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在进屋采访的一个多小时内,冯煊就在客厅和卧室的两个椅子间来回走动,走几趟坐一会儿,不停地重复,嘴里不停发出“噗噗、噗噗”的声音。
“小家伙三岁时就开始发病了。”忆起过往的点点滴滴,冯晓忠仍是唏嘘不已。1975年。孩子的降临给冯晓忠和妻子带来了初为父母的喜悦。但是仅仅半年后,小冯煊就是反复发烧、咳嗽。为此,冯晓忠也难说清他和妻子度过了很多个不眠之夜。直到冯煊三岁时,发烧次数逐渐减少,但是让冯晓忠痛苦不堪的是,儿子说话越来越少,自理能力也越来越差,智力极速下降。为了治好儿子的病,冯晓忠跑遍了湖南当地几家有名的大医院,可是医生也查不出具体的病因,只是诊断为中毒性脑炎后遗症,因此难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到6岁时,冯煊已经完全丧失了说话和动手能力,虽然会走路,但是智力还不如一岁的婴儿,甚至连自己吃饭都不会。1983年,冯晓忠因为工作调动从湖南来到苏州。在之后的几年内,他走遍了苏州、上海等地的知名医院,但得到的治疗效果还是不理想。
偶然的一次机会,冯晓忠听说中医针灸可能对冯煊的病情有帮助,从这之后父子俩又开始漫漫的针灸治疗治疗之路。因为体质较弱,冯煊严重晕车,每次去针灸,冯晓忠会用自行车载着儿子。就这样骑了整整七年,但是仍然没有让冯煊学会开口说话、学会吃饭。这个时候,冯煊已经长到了近一米八,体重也超过了父亲,坐在自行车上,冯晓忠已经骑不动了,无奈之下,针灸治疗只能暂停了下来。
照顾病儿他既是爹又是妈
在这个家里,除了照顾儿子,冯晓忠还是一个好丈夫。他的妻子年轻时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手指弯曲变形,不能碰冷水,因此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务都落在了冯晓忠的身上。每天起床,冯晓忠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帮儿子刷牙。由于冯煊不会漱口,刷完牙后,得再用牙刷沾上清水反复刷,才能将口中的牙膏沫清洗干净。38岁的冯煊牙齿洁白整齐,而每天这个特别的刷牙方式已经做了38年。由于智力尚不足满岁婴儿,冯煊不仅不会和父亲有任何的交流,就连吃饭也只会简单的吞咽,不会咀嚼,冯晓忠必须将饭菜弄成糊状,分成很小很小的量来喂他。
虽然照顾儿子又苦又累,但要强的冯晓忠从没有因此耽误过工作。作为医药科技学校的一名老师,老人告诉记者,他的教学任务很繁重,而妻子退休前是苏州医疗用品厂的工程师,也是日夜不沾家。曾经有一段时间,他请过保姆来照顾儿子,但冯煊不会自己大小便,每天都会拉在身上,连续六七个保姆都只来了一两天就被吓跑了。当时冯晓忠的工作单位在山塘街,而家远在南环,每天中午冯晓忠上完课后需要骑着自行车回家给儿子准备午饭,来回一次,要两个多小时。直到1997年,他们一家搬到油车里,单位和家的距离才缩短到了10分钟。中午回到家中,冯煊的大便拉得床上、地上到处是常有的事,冯晓忠都会以最快速度帮冯煊换洗好,将家里打扫干净,赶着做好饭菜,喂冯煊吃下后才赶回单位。幸好,学校领导都很同情冯晓忠,同意他带着儿子一起上班,上课的时候就将冯煊锁在办公室里,请其他老师带看着。为了回报信任他的校领导和学生们,冯晓忠这些年对工作也是勤勤恳恳,每天晚上等儿子睡着后,还要备课,潜心专研。为此。他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先进教师、苏州市优秀班主任,出版过两本专业书,在全国性杂志上发表过5篇文章。
儿子是坚持下去的理由
这些年,对冯晓忠来说,走来颇不容易。在玻纤路社区,凡是认识老冯的人,都说他是一个真汉子,重亲情、有担当。对此,冯晓忠总是报以淡淡的微笑。老人说,为了儿子,再苦再累,他也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倒是对于妻女,这些年来很是愧疚。老冯的小女儿出生于1983年,为了照顾冯煊,冯晓忠对这个女儿几乎没有怎么用心。幸好女儿健康懂事,自理能力强,没有让老两口操心。如今,女儿被公派到美国,工作生活都很顺利。而冯晓忠的妻子于2000年被诊断出乳腺癌。就算是化疗期间,冯晓忠也只能将妻子送到公交车站台,再匆匆赶回家。幸好,老伴十分坚强,因为乳腺癌复发,先后2005、2007、2009、2011年共开了四刀。而每次开刀,冯晓忠都不能尽心陪伴在她身边,只能由妻子的同事自发轮流照顾。最辛苦还要属2010年,当时老伴住院十余次,冯晓忠自己也记不清每天要来回跑几趟照顾妻子和家中的儿子。去年10月,因为病情恶化,妻子还是离开了这个家。让冯晓忠遗憾的是,虽然千方百计努力,但是冯煊的智力始终没有起色,甚至母亲去世,他都没有任何表现。
由于长期的劳累,今年71岁的冯晓忠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慢性病,而且每天需要围着儿子转,他的生活里没有一点空闲时间,甚至是下棋、练字这些爱好如今也成了奢望。这么多年,冯晓忠也想到过放弃,但是他始终放不下这份亲情。“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儿子是我坚持下来的唯一理由。只要他能健康成长,一切付出都值得。”对于未来,冯晓忠也没有过多奢望,希望儿子能学会自理,能照顾自己,他就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