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下午15:15在信息楼五楼多媒体教室,学院离退休党支部党员孙国平老师受邀请为师生主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看苏州发展》的讲座。这次特别的讲座具有两层含义:既是机关党总支第三支部的一次特殊的党日活动,是对年轻党员们的一次特殊的教育,又是我院第四届校园阅读节系列讲座的第三讲“阅读苏州60年历史”的特殊课程。机关总支第三支部的党员、学院读者俱乐部的全体会员及感兴趣的师生80余名参加听讲。信息中心主任、机关党总支第三支部蔡小红老师向大家简要介绍了本次讲座的目的和意义。
孙国平老师是我院为数不多的与祖国同龄的老师,他出生在苏州,成长在苏州,工作在苏州,过去曾一直从事我院德育课程教学。在本次讲座中,孙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主线从自己的出生讲起,回顾了1958年大饥荒,文化大革命,当讲到改革开放的新苏州时,孙老师神采飞扬,他说,改革开放30年,是人民心情最舒畅的30年。
孙老师的讲座中,列举了众多事例,穿插了许多亲身经历的感人故事,从苏州人民生活(衣、食、住、行)、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诸方面,讲过去,展望未来;讲发展、分析发展的动力与要素。当讲到血吸虫病的危害时,他绘声绘色,描绘亲眼目睹的“华佗无奈”的血吸虫病造成的“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景象;当讲到血吸虫病的防治时,他慷慨激昂,阐明党领导人民经历了“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而取得的伟大胜利。在介绍1954年灾水决堤的时共产党员们带头跳入汹涌的洪水中,领着老百姓们用身体、石块和沉船终于堵住了决口,保住了一方平安,荡气回肠的故事令在场的年轻党员教师和学生们深受教育。
记得2007年9月22日,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在苏州大讲坛“历史上的苏州”讲座中就说,了解历史是基础,感悟历史才是认识历史的最高境界,才是目的所在。在这一次讲座的最后,孙老师意味深长地道出他的感悟: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今天的新面貌;正因为苏州人及在苏州工作的外地人的勤劳智慧,才有了今天的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和苏州的GDP。
再过30年,苏州会是什么样?再过60年,苏州将会是什么样?我们需要相信年青人,未来发展与希望借托在年青人身上,孙老师用《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歌声结束了本次讲座,现场掌声如雷。党员们一致认为,孙老师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的历史背景,描绘了苏州的过去,让人十分感动,更激发起大家对苏州的热爱,对党的热爱。
最后,机关第三支部的支部书记蔡小红进行了总结发言,希望支部党员和同学们以实际行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抓好教学管理、服务工作和自己的学习,为苏州市和我院的建设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