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下午团委召开工作会议,全体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团委书记杨晓莉同志主持,侯永生副院长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
针对近期的主要工作,团委工作人员对各自负责的内容依次进行了总结。心理咨询中心对08级新生心理测试的分析及回访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李稚琳主任及沈思媚、张轶、吕怀娟、李克英、王杰五位兼职心理咨询师的共同努力下,新生心理测试回访率已达60%以上,回访采用结构性访谈,有统一的回访记录表,保证了工作的一致性。各位咨询师及时整理访谈内容,并进行了咨询评估,总体成效良好。
运动会暨科技文化节开幕的相关编导和演出任务已圆满完成,大家畅谈了针对此项的心得体会。前导仪仗队、礼仪队员和引导员在文化艺术中心和系部团总支书记、辅导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任务,充分展示了苏卫学子美丽、朝气的风采。跆拳道总体效果较好,成功之处在于项目准备充分、老师精心指导和学生的积极训练。《苏卫欢迎你》演唱通过师生共同改编歌词,由四个系部,一个专业分别推荐的老师和同学共同完成演出,创意好、有内涵,但由于配合时间较短加上硬件设施局限,所以总体效果有待提高。
团委推优工作已步入尾声,本次共推优473人。近期,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的学生系列活动、“联通杯”首届青年教工风采大赛、第三届校园阅读节和学生干部培训将全面展开。
会议上大家针对各项活动需要加强的地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杨晓莉同志对前一阶段的工作做了简要总结,并对团委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1、今后的心理普测工作在新生入校前就要加强宣传,使学生和老师都更了解普测、约谈和回访的程序,使得普测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心理测试的回访工作需在预约方式、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改进。2、要加强兼职咨询师的统一要求培训,将访谈中发现的学生的受骗等安全问题汇总,向学院保卫处、学工处等有关部门反馈。3、大型活动因涉及多部门的协调,因此彩排时间还需提前,第一次彩排就需要相关部门人员、设备均到场,早发现问题早解决。运动会结束后艺术中心的后续工作主要涉及服装道具的汇总、清点、归还以及所有服装道具要尽快整理并登记造册以便于更好的管理。运动会的经费各项目负责人要核算清楚统一报赵菁菁老师处。4、为了使推优工作更顺利的开展,学院学生会干部的推优工作要先于系部提前进行。5、融合记者团与《苏卫青年》编辑部的人力资源,组建苏卫通讯社,由《书生》杂志社总编辑来校统一培训。
侯永生副院长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认为,共青团工作是学院学生工作中的重点,也是学院工作的重点。我院虽然建院时间不长,但办学历史悠久,学院领导一贯重视共青团的工作,随着学院的升格,我院共青团工作组织机构健全,人员配备精良,共青团工作做“大”、做“强”、做“优”了,共青团的品牌也更响亮了。学院对共青团工作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了。侯院长希望团委全体人员抓住机遇,在工作中积极探索我院共青团工作的有效途径,在共青团工作中要进一步做到“两个结合”:
一是要顾全大局,将两校区的共青团工作统筹考虑,加强团工作全面渗透的广度和力度。团委要经常听取书院办对于共青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日常工作安排及心理咨询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的专项指导都要兼顾书院校区,在共青团工作中更好地体现整体性。
二是要将共青团工作和学生工作结合得更紧密。随着学院的建设发展,共青团工作已不再是单纯的组织建设,很多时候更体现与学院各部门一起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切入点不同,但根本目标一致。因此今后共青团工作应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毕业就业过程中更多地渗透,将团学工作结合得更紧密。
对此,侯院长还进一步提出,今后学院共青团工作要在建设中着眼于两个“加强”:
一是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团委、学工、系部和各部门之间要通力合作,共同培养、锻炼好这支队伍。学干队伍的状况与学院学生工作,与学院发展,并与学院的声誉及影响力密切相关。学生干部不仅是荣誉更意味着责任,要教育他们树立服务理念,在学院大型活动上多展现风采并在这个平台上多锻炼自己,在服务社会、服务学院、服务师生中完成个人的成长,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学生的长效管理,抓好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短板,避免一时一事的短期效应。
二是在共青团工作中要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前期团委在学生社团建设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成立文化艺术中心以后,学生社团更加蓬勃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因此在今后的共青团工作中要加强品牌社团的建设,重点抓几个精品社团并且拿出成果来,既做好社团日常活动,又督促社团参加院内活动,同时还要鼓励社团走出院外参加社会活动,将学院的专业特色与社团活动更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营造社团发展良好氛围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