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苏州市中医医院制剂部李方园老师在我校药学院中药调剂室为22级中药学专业3+2班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业教育。
李方园老师是苏州市水丸泛制非遗传承人,主要负责中医医院制剂班水丸的制备。泛制法制备水丸在我国拥有几百年的历史传承,不同于机械化大生产,泛制法至今还保留一人一方一丸的制备操作,因只用药汁或者清水或者蜂蜜水作为粘合剂,所以易于崩解、药效发挥快,且剂型安全稳定、便于携带储藏。因传承人越来越少,目前该项技艺已被列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李方园老师便是其中之一,他既传承了药扁泛制水丸的方法,也传承了包衣锅泛制水丸的操作技艺。
课堂上,李方园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苏州市中医医院大量需求的-丸剂的具体情况,例如当归饮子丸,胃炎丸,芪龙风湿丸,腰痛丸,祛风换肌丸等的作用、泛制方法等;为同学们展示了药扁泛制水丸的基本动作:团、揉、翻、撞、摔;向同学们展示了合格水丸模子的形状;并将起好的中药丸剂模子分发给同学们,手把手地教同学们泛丸;解答同学们对泛制法制备丸剂的各种问题。同学们在李老师的指导下,转动起手中的药扁,泛制了属于人生第一份水丸,并为李老师的精湛技艺发出来一阵阵的赞叹。课后李老师表示,中医医院除了泛制法,还有水飞法、煎膏法都获得了市级非遗技艺的称号。
作为宝贵的非遗技艺,水丸泛制等技艺没有任何捷径可以练就,需要的时间和耐心,在一遍遍的旋转药扁中琢磨、领悟,只有功夫花得深,长期用脑、用心、用力,才能练就。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愿意学习、传承泛制法非遗技艺的人越来越少,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看到广大同学们对技艺充满兴趣,李老师不觉又燃起了希望,他全力指导,希望同学们多多了解这种传统中药制剂技术,让一人一扁,一把竹刷,一盆清水泛就一丸一方的技艺传承下去。
(撰稿:沈敏,摄影:周铭,审核:宋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