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加深对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理解,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落地落实,10月22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术沙龙,这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苏卫在行动”的系列活动之一。学校党委委员、党委组织部、党委统战部王德华部长到会指导并讲话。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咏梅、副院长赵菁菁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了学术沙龙活动。会议由谢咏梅院长主持。
赵文姬老师作了题为《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集体备课。赵老师着重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作的百年探索与创新、中国共产党践行民族复兴的重大举措三个方面讲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与形式任务。
赵菁菁副院长介绍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程的做法。在教学计划制定及具体组织实施中,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在各门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中予以充分体现;在教学内容设置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学情,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使得学生增强“五个认同”,树立“四个与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投身到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具体实践中。
交流中,各与会教师畅所欲言。韩振武老师介绍了苏州少数民族基本情况,分享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建议教师们可将民族团结的感人事迹在课堂中讲述并探索相关实践活动。章彬老师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强调厘清内外之别,在实质上形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性认知、心理认同、情感依赖、态度肯定、积极评价。居睿迪老师结合个人课题研究,分享了阅读《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心得体会,作为思政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学得深刻,才能讲得透彻。与会老师们还从理论研究、课堂教学、实践路径三个维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谢咏梅院长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这一意识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命运、共同的文化传统和共同的发展目标,更是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我们需要通过加强教育、宣传和实践等多种方式,不断推动这一意识深入人心和落地生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王德华部长作总结讲话。他强调了这次学术沙龙活动的重要意义,对马院教师团队的迅速成长感到由衷的高兴,对在思政理论课中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具体做法予以充分肯定。王部长指出,学校党委非常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工作,在年初已纳入党建工作要点、意识形态工作、同心教育基地建设等多项工作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苏卫在行动”系列活动也有序展开;学校主要聚焦从教学与培训、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三方面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做到了早谋划、真落实;下一步,学校将在课程体系完善、阵地建设、理论成果落实方面下功夫,扎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到实处。王德华部长还对马院教师提出殷切希望,希望马院教师充分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为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智力支撑,为推动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统战力量。
(撰稿:陈宇慧,摄影:李栋,审核:谢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