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基础医学部召开学业导师座谈会,围绕“精准指导促成长,协同育人担使命”主题,总结学业导师工作成效,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基础医学部党总支书记、基础医学主任朱缨及全体学业导师参加会议,共商跨院系协同育人新路径,助力学校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聚合力,跨院协同显担当。会议伊始,基础医学部党总支书记、基础医学部主任朱缨代表学部向全体学业导师致以诚挚感谢。她指出,基础医学部全体导师主动担当、跨院系承担育人职责,成为连接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职业发展的“关键纽带”,是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实践。她强调,医学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学业导师加强对学生的专业认知、职业选择乃至人生方向的指导,为培养基层医疗人才贡献力量。
分层分类精准指导,抓实关键环节 。会议聚焦不同年级学生特点,提出差异化指导策略:新生班级严管厚爱,筑牢根基,针对新生从高中生向大学生转型的关键期,明确“细、严、早”三原则:要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严抓考风考纪,强化诚信教育;在基础课中融入基层医生事迹,引导学生树立“医者仁心”的职业观。实习班级紧盯过程,校院联动,强调实习阶段导师联合辅导员落实对学生的管理职责,鼓励学生深入一线岗位实践,同步推动就业能力提升。
凝聚共识再出发,共绘育人同心圆 。座谈会上,导师代表丁坚老师、陈越老师、陈莲老师给大家分享了自己工作经验,丁坚老师提到,通过定期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了解他们的就业进展和困惑,能够更精准地提供就业指导和心理支持。陈越老师则分享了如何协助学生进行学涯规划,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职业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未来发展方向,确保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稳步前进。陈莲老师则强调了预防5+0班级学生管理的特殊性,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三位老师的分享得到了与会导师的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借鉴这些宝贵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和实践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新方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医药卫生人才贡献力量。
会议最后,基础医学部党总支书记朱缨作总结发言,她希望全体导师要持续深化“三全育人”实践,主动贴近学生需求,创新指导形式,为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培养更多的医药卫生人才。她表示,基础医学部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关心学业导师的工作和生活,为大家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
此次座谈会不仅为学业导师提供了一个交流经验、分享心得的平台,也为进一步推动基础医学部协同育人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撰稿:李杰(医),摄影:蔡唤唤,审核:朱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