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在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湖畔讲堂邀请苏州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江苏省优秀阅读推广人韩静娴来馆作“爱上阅读,爱上苏州”主题讲座,以“三重认知”维度为“百部必读书目”地方文化篇注入新活力。活动吸引60余名学生齐聚图书馆三楼IC空间,共赴一场书香馥郁的文化之约。
讲座以“阅读人生三部曲”开篇。韩老师以自身阅读成长轨迹为经,以时代阅读特征为纬,生动勾勒阅读伴随成长的演进图景。从两岁识字启蒙的《灰姑娘》,到少年时期浸润的《童话大王》,再到实体书店管理实践中养成的深度阅读习惯,主讲人通过鲜活案例揭示“纸质阅读对思维建构的独特价值”。针对数字阅读时代痛点,她犀利指出,短视频的碎片化阅读正在解构系统性思考能力,引发在场学生对经典阅读必要性的一致共鸣。
随后,韩老师结合图书馆学专业,以《红兰逸乘》校注工作为切入点,带领同学们开启古籍探秘之旅。通过苏州街巷新旧图谱,介绍三元坊在崇文重教传统中的历史意义,讲述九如巷张家四姐妹的时代风范,重现吴子城在生存与发展中的风云变幻。当泛黄的古籍化作可触可感的“文化按钮”,同学们体会到古籍整理校注也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最后互动环节中,针对学生提出的“兴趣阅读与专业阅读如何平衡”“经典大部头如何攻克”等困惑,韩老师结合认知发展规律给出解决方案,推荐《姑苏老街巷》《读城行走苏州街巷里弄》等城市读本,提出“文本细读+实地踏勘”的立体阅读法,将经典阅读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体验,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喜乐,享受阅读之美。
本次讲座立足地方文化,融入典籍活化,展开城市阅读,引导价值认同。通过校注者视角再现《红兰逸乘》等典籍的学术价值,将静态文献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城市文化图谱,既为书香校园注入苏州地方人文基因,更以沉浸式导读推动经典阅读实现从“知识习得”到“文化自信”的跃升,为今年第二十届校园阅读节一系列阅读活动深入开展提供新样本。
(撰稿:左步电,摄影:左步电,审核:薛若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