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胚勾勒千年文明,釉彩绽放时代新声。为了激发大学生对非遗技艺的认同与传播热情,提高我校学生美育效果,近日,公共基础部王盈鑫老师带领中外友谊桥社团60余名中外学子,在紫藤架下执笔素瓷,以当代青年视角对话千年窑火,在釉上丹青间续写中华文明的流动史诗。
作为“China”的文化注脚,中国瓷器承载着东方美学的哲学密码。活动现场,王老师通过“釉色流变史”“传统纹样解码”“当代瓷绘语言”三大模块,构建起贯通古今的美学认知体系。当青花料在釉胎上晕染开历史的脉络,学生们惊叹于缠枝莲纹中“生生不息”的东方哲思。
在绘画创作环节,现场气氛瞬间活跃起来。经过一番精心创作,一幅幅精美的瓷盘画作诞生了。有水墨风格的,以简洁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勾勒出山水、花鸟,展现出中国传统绘画的韵味;有卡通风格的,色彩鲜艳、造型夸张,充满童趣和创意。每一个瓷盘都被学生们赋予了独特的灵魂,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散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活动结束时,学生们纷纷与自己的作品合影留念,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和喜悦。这些作品不仅是他们艺术创作的成果,更是他们对非遗文化热爱的见证。
整个活动现场,洋溢着欢乐与和谐的氛围,美育的种子在每一位学子心中生根发芽。通过手作体验、创新设计等形式,本次活动培养了一群怀揣匠心、热爱非遗的新生代匠人。他们将以青春的力量,为非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让这份千年的瓷韵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继续悠扬,让匠心之火永远传承。
(撰稿:王盈鑫,摄影:张晗玉,审核:刘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