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学校省工程研究中心和“双高校”建设步伐,4月18日,学校科技处邀请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的赵小东教授作题为《表观遗传组学技术的研发及其在细胞癌变机制研究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学校科技处李华博士主持了讲座。
赵教授主要从事基于深度测序的组学技术研发,其研究方向聚焦于肿瘤细胞和干细胞内的基因组结构与功能,具体涵盖转录组学、转录因子介导的转录调控网络以及表观遗传调控等关键领域。其研究成果已在Cell Stem Cell、Proc Natl Acad Sci USA、Genome Bi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其中包括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2项,其在哺乳动物雌性生殖干细胞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荣获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赵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配对末端双标签 (PET) 测序技术的原理。随后,赵教授重点介绍了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 (APA) 组学技术及其在细胞癌变研究中的应用。最后,赵教授还介绍了少量及单细胞表观遗传组学技术的最新研发进展及其应用。通过具体的实验数据论证了在肝细胞癌中,RNA m6A 修饰的识别蛋白 YTHDC1 如何通过介导长链非编码 RNA (lncRNA) NEAT1 的表观遗传调控,参与硬脂酰辅酶 A 去饱和酶 (SCD) 相关的脂质代谢过程。
在本次博习讲堂中,赵教授不仅通过详实的实验数据系统阐述了表观遗传学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更结合自身科研经历,与参会师生分享了其深耕表观遗传组学技术的初衷源于科研实验中样本稀缺、技术局限等未解难题,强调了“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重要研究理念,激发了我校师生对跨学科协作与技术临床转化的深度思考,重塑了我校科研人员以实践为锚点的科研价值观,为未来攻克肿瘤研究难题注入了兼具理性与热忱的双重动力。
(撰稿:孙裕铃、李华,摄影:孙裕铃,审稿:闻彩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