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2025年5月18日正值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苏州博物馆教育联盟与“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成果交流会在苏州博物馆西馆举行。作为本年度苏州市“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馆校思政育人33个项目之一,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同项目组的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以大中小学协同、同上一堂思政公开课的方式,深挖苏州博物馆西馆镇馆之宝——吴王夫差剑的精神内核,共同打造以“一剑千年”为主题的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
活动当天,我校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丁旭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菁菁受邀参加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宇慧老师进行现场授课展示,公共卫生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的12名学生代表共同参与。公开课上,陈老师以关键词“创新”为主线,从“吴越铸剑三绝”技艺入手,追溯吴王夫差剑的传奇故事中所积淀的“革铸剑之旧,创吴剑之新”内涵;再结合灵枢九针之一的铍针等带韧类中医针具的发展演变,阐释从兵器到医器的嬗变历程及创新之道;并以苏州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的数字创新图谱,展示苏州“十年磨一剑”的坚忍不拔与“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激励医学生投身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的青春实践。课后的点评环节,苏州博物馆公众教育部吕健主任和苏州高新区思政一体化建设委员会钱小军秘书长对公开课给予高度评价。
此次“一剑千年”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以文物作为无字史书、以博物馆作为文化枢纽,让吴王夫差剑这把充满科技价值、历史价值和精神价值的镇馆之宝在新时代大中小学的思政育人实践中焕发出璀璨光芒,是贯通历史与现实、器物与精神、思政与文化的有机链接,是“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的有益探索,更是实现馆校政社联动、全方位立体化协同育人的有效实践。
(撰稿:宋滢滢、赵菁菁,摄影:张晨莉,审核:武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