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资讯
传承吴门医脉,培育中药英才——我院中药学专业“文化+技能”实践教学新探索
发布时间:2025-05-28发布部门:党委宣传部投稿部门:药学院

  近日,我校中药学教研室开展2024级中药学本科班采药系列实践教学,弘扬“吴门医派”文化自信,从专业知识技能出发,依托吴中旺山、太湖湿地东山镇及金庭镇等生态资源,积极探索实践“文化浸润+技能锤炼”的双轨育人路径。

  中药学教研室积极将课程思政优势拓展到实践教学,以山水为课堂,设计“吴地本草”的中医药和优秀传统文化采撷,将苏州山丘、湿地及田野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中药学专业提供了“沉浸式”教学场景。老师们集思广益,设计三条专业文化实践路线:“旺山—茶园药圃协同线”“东山—果药融合探究线”“太湖湿地—水生药材科考线”。在旺山千亩茶园,学生不仅学会辨识薄荷等本土道地药材,同时能深刻领悟茶园“精工细作”的匠人精神。在“中国碧螺春之乡”东山,学生不仅学习枇杷、杨梅等果药的药用价值,更能深刻理解吴门医派“药食同源”的内涵。在太湖湖滨湿地,学生实地辨识莼菜、芡实、红菱等“水八仙”药食同源植物,探究水生药材的采收与炮制技艺。 

未命名.png

  中药学团队教师积极将思政教育深度融入实践教学,以专业知识技能为载体,以思想文化为根基,丰富吴门医药思政育人内涵,落实到“行走的思政课”。采药现场,教研室刘逊等老师们通过向学生讲述叶天士、薛生白等吴门医家“大医精诚”的故事,增强学生对地域医学文化的认同,深化职业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此外,课程还积极融入生态保护教育,通过传授中医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 

图片5.jpg

  从东山果园的药香弥漫到太湖湿地的本草芬芳,从古籍经典的智慧汲取到实地药草的辨识探究,我校中药学专业以“文化+技能”的双核驱动,积极探索出一条兼具地域特色与时代精神的人才培养之路。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吴门医派”文化传承,培育更多“懂药性、通人文、有情怀”的中药英才,积极打造高职多维教育的苏卫范式,为中医药振兴与健康中国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撰稿:邱海龙,摄影:徐筱君、邱海龙、陈韵,审核:宋悦宁)

地址:苏州新区科华路28号 邮编:215009 邮箱:swybgs@szhct.edu.cn
版权所有:新葡的京集团8814(vip检测站)股份有限公司苏ICP备100225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