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姑苏,艾叶飘香。5月28日,苏州考古博物馆内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访客——我校的缅甸留学生。在李新红老师的引领下,他们与中国同学一道,目光穿梭于吴地数千年的文明遗存之间。
当日下午,校园被浓浓的节日氛围与绚丽的民族色彩所点亮。由刘琦、郭薇红老师精心策划的“香囊连心,粽情四海”主题活动,成为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盛宴。中缅学子身着各自民族盛装——缅甸男生的“笼基”格调雅致,女生的“特敏”色彩明丽,与中国同学飘逸的汉服交相辉映,织就一幅文明互鉴的动人图景。活动伊始,公共基础部党总支书记刘中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追溯端午香囊的千年传承,从驱邪避疫的古老智慧,讲到其中蕴含的对健康安宁的深切祈愿。刘书记强调,在全球化时代,守护与分享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基石。
随后,现场迎来温情时刻——刘中伟书记将由非遗传承人一针一线精心缝制的端午香囊,郑重赠予中缅学生。小小香囊,药香清幽,其细腻针脚与独特形制引来缅甸学生阵阵惊叹。缅甸学生捧着香囊爱不释手。这份来自苏州匠心的礼物,瞬间化为连接中缅、传递情谊的温暖信物。
活动的高潮在食堂化为欢乐的实践课堂。经验丰富的食堂师傅们化身文化使者,手把手传授包粽子的传统技艺。缅甸学生与中国伙伴结对合作,饶有兴致地学习折叶、填米、裹扎的技巧。箬叶的清香与糯米的甜润在空气中弥漫,不同语言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当热气腾腾的粽子出锅,大家围坐分享这份共同创造的端午味道。软糯的米粒与肥美的肉块在舌尖绽放,缅甸学生品尝后惊喜道:“这糯米甜香,让我想起了家乡的椰浆糯米甜点,不同的包裹方式,却有着同样温暖的家的味道。”
“从上午在博物馆触摸姑苏千年的心跳,到下午亲手包起这传承千年的粽子,再看到我们身上各自美丽的民族服饰,我真正理解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含义。”中国学生在活动后深有感触地说。这场以端午为媒的文化之旅,让中缅青年在吴地文脉的溯源中理解文明,在节俗的共践中感悟交融。香囊里包裹的不仅是芬芳草药,更是对安康的共同守护;粽叶中缠绕的不仅是粒粒糯米,更是对美好生活的相通知味。
当缅甸学子的惊叹与中国同窗的讲解在文物前交汇,当两国服饰的华彩与粽叶的清香在食堂共舞,学校以一场沉浸式的文化盛宴,生动诠释了传统节日作为文明交流纽带的深刻内涵。粽香悠悠,情谊绵长,中缅青年以青春之名,在姑苏古城共同编织着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华彩篇章。
(撰稿:刘琦,摄影:刘琦、李新红,审核:刘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