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资讯
红心传承育新苗 专业赋能护童行——临床医学院儿童康复志愿团开展“三下乡”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4发布部门:党委宣传部投稿部门:临床医学院

  为构建课堂内外深度融合的“大思政课”体系,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锻炼提升自我,7月初,“一米阳光——儿童康复志愿团”在临床医学院党总支和团总支指导下,以“红色教育+专业服务+社会联动”特色模式,立足苏北、苏中以及苏南三个片区,成立四个实践小分队,开展为期两周的暑期社会实践。

  团队从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启程,途经苏州、无锡、南通、连云港、徐州五地,将非遗文化传承、康复义诊宣讲与红色精神赓续深度融合,以实际行动践行“敬人敬业,至精至诚”的学院精神,让每一缕“阳光”照进特殊儿童的成长之路。

  红色基因铸魂:非遗刻纸致敬铁军精神

  7月5日,团队首站抵达溧阳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志愿者们通过陈毅元帅手稿、抗战时期医疗器械等200余件珍贵文物,深入理解“铁军精神”中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这种精神内核与特殊儿童康复所需的毅力培养高度契合。为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团队联合常州金坛刻纸非遗传承人,特别创作“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非遗刻纸作品赠予纪念馆,被纪念馆收藏并纳入青少年研学课程体系。团队殷老师表示:“刻纸的每一道镂空都需要耐心打磨,正如康复训练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         

拼图1.jpg

  专业赋能提质:康复专家领航研学科普

  7月6日—7日,志愿团在苏州市残联康复中心开展专业研学。梁冠军主任结合《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干预指南》,现场演示智能情绪识别系统的创新应用:“该系统通过微表情捕捉和互动游戏,能有效提升患儿的社交应答能力。”在指导志愿者进行表情模仿训练时,梁主任特别强调干预时机的精准性:“0.5秒的响应延迟就会影响社交链路的建立,这些正是孤独症康复治疗领域中的技术关键。”

  7月8日转场至无锡昆成学校,志愿者们深入各训练室,开启研学之旅。个别化训练、运动治疗、认知疗法、言语治疗……所有课程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结束时,校区负责人谢校长评价:“同学们将专业理论转化为合理的康复干预方案,理论联系实际,展现了新时代医学生知行合一的责任担当。”

拼图2.jpg

  融爱同心行:多元康复疗法点亮“星星之光”

  7月12日,团队赴连云港馨康宝贝融合园开展专业帮扶,为孤独症及唐氏综合征儿童提供个性化评估服务。志愿者们系统评估了孩子们的语言能力、记忆力、注意力及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通过互动观察其社会适应性,包括同伴交往、自我表达和规则意识。这些评估旨在全面把握儿童发展状况,挖掘个体潜能。团队研发的触觉感知系统,通过多感官刺激提升特殊儿童沟通能力。黄鹏屹园长称赞其“评估干预一体化”设计和渐进式难度设置,能适配不同能力儿童的发展需求,对团队成员扎实的康复理论知识和高效的方案执行能力做出了高度赞扬。

  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累计服务儿童230人次,形成12份康复案例报告,收集219份问卷。接下来,学院将持续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构建“高校-机构-家庭”协同机制,打造“康复+”特色志愿品牌,促进传统医学与时代责任融合,以青年力量助力社会进步。

(撰稿:李芳芳、殷曙光,摄影:志愿团成员,审核:鲁慧)

地址:苏州新区科华路28号 邮编:215009 邮箱:swybgs@szhct.edu.cn
版权所有:新葡的京集团8814(vip检测站)股份有限公司苏ICP备10022524号